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目的是______,“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说明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而出现的上述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4.00%14
(1)表中x=______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______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manfen5.com 满分网
方案一:(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考虑稀盐酸和稀释的作用. 方案二:(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了解实验中“加热”目的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现象的结论; (3)根据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出现红色且不褪去,说明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而出现的上述现象. 方案三:(1)由表中数据,可推出x的值.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解析】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推测“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 方案二:(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目的是: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隔绝氧气.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由实验现象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出现红色且不褪去,说明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而出现的上述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4.00% 14 对比,编号2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编号1的2倍,而3中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是1的2倍,共同作用应该是4倍,而温度变化也是4倍,所以编号2中温度变化应该是2倍,所以结论为7. (1)由表中数据,可推出x=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答为:方案一: (1)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 方案二: (1)赶走溶液中少量氧气;隔绝氧气;(2)碱;(3)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 (1)7;(2)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这学期,小亮和班级的两名同学主动承担了维护班级花坛的工作.前不久,
他们发现有部分花的叶面出现了枯黄的现象,便及时向花坛里施用了足量的化肥,但效果并不明显.他们决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收集资料)
(1)花的叶色枯黄,他们选择施用    (填写“氮”、“磷”或“钾”)肥是正确的.
(2)前一段时间他们曾用熟石灰(化学式为    )对花坛中的    性土壤进行过改良.
(3)近一个星期一直无雨,气温较高.
(4)通过查阅资料,小亮和同学们知道:含NH4+的盐受热或与碱混合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提出假设)
(1)太阳的曝晒和气温升高都可使肥效流失.
(2)熟石灰与化肥反应也可使肥效流失.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小亮取少量这种化肥于试管中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条干燥的pH试纸,pH试纸无变化.
(2)另取少量这种化肥与熟石灰混合,闻到    气味.
[他的结论)由以上第二个实验中的现象他能得出肥效流失与    有关.
[反思与应用]
(1)小亮进行的第一个实验中,pH试纸无变化,这与查阅资料给出的信息不符,其原因是   
(2)参与了小亮和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想必你也一定受到了启发,你能对小亮保存剩余化肥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吗?    查看答案
图中A、B、C、D、E、F、G、H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X、H为黑色固体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红棕色粉末.常温下C、E、F、G均为无色气体,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
(1)写出下列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E    ,X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D→C的反应:   
②C→D的反应:   
③F+H的反应:   
④G+Y的反应: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仪器⑤的名称是_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应选仪器______(填序号).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______(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H2O+O2查看答案
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2010年元旦联欢会上,有“魔术师”称号的李刚同学在班级也表演了一组化学魔术:将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加入A、B两只玻璃杯中,各倒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下列现象:A杯变为“汽水”(产生大量气泡);B杯变为“牛奶”(出现白色浑浊).请你帮助他揭开魔术秘密:
(1)A杯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B杯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任写一个).
查看答案
林敏和爸爸在“五一”假期到我市灌云县大伊山风景区游玩时,亲身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妈妈为她准备了鸡蛋、苹果、面包和矿泉水等食物,其中能为人体补充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是   
(2)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Ca~20mg/L、Zn~0.06mg/L,这里Ca、Zn指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请你写出一个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3)旅游途中,林敏把用过的塑料袋和塑料瓶放到路边标有“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中,你认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减少   
(4)林敏看到山脚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她想检验该溪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采用的方法是加入    (填写字母编号).
A.食盐水    B.肥皂水    C.石灰水    D.自来水
(5)登山途中,林敏发现许多“严禁烟火”的标语.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张贴该标语的目的是    (任答一点).
(6)登山途中,林敏发现许多树干外表的下部都被刷上某种白色物质,经过和爸爸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是石灰水,其目的是:   
A、美观  B、防冻  C、消毒  D、防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