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鲜奶制酸奶 B....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鲜奶制酸奶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水果榨果汁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MnO
2作催化剂,分解H
2O
2制取氧气,记录如下表:
| H2O2溶液的 质量(克) | H2O2溶液的溶质质最分数 |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 收集气体的体积(毫升) | 收集气体的 时间(分钟) |
1 | 34 | 15% | 大颗粒胡萝卜16克 | 80 | 18 |
2 | 34 | 15% | 大颗粒马铃薯16克 | 80 | 10.5 |
3 | 34 | 15% | 小颗粒马铃薯16克 | 80 | 4 |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毫升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里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______.
(3)计算:34克15%的H
2O
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是1.43克/升)
查看答案
2011年9月,中国中医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化学式为C
15H
22O
5)而获得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美誉的拉斯克奖.她发现的青蒿素用以治疗疟疾,挽救了数百万患者的生命.
(1)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①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②青蒿素由C、H、0三种元素组成
③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④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⑤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2)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给疟疾忠者服用青蒿素”属于______.
(3)19世纪以来,奎宁和氯喹先后作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后来由于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越来越差,这是药物对疟原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______ 现象.
查看答案
在实验室里,某同学看到氢氧化钠试剂瓶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如图所示.
他对白色粉末的成分作出了一些猜测.
猜测一:可能是氧氧化钠
猜测二:可能是碳酸钠
猜测三:可能是氧氧化钠和碳酸钠
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他将该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再迸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无色气体是______.
(2)在溶液2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3)由实验现象可知,猜测______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
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
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
+)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
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 1%淀粉溶液 | 1%稀硫酸 | 蒸馏水 | 碘液 |
1 | 2mL | | 1mL | 2滴 |
2 | 2mL | 1mL | | 2滴 |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
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______.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
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______.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K
1,关闭K
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操作是为了______.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入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入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______色.
(3)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放在______ 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看到气泡从植物表面冒出,导管①的管口处有水排出,溶液呈绿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②的管口处,打开K
2,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