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物质.这里所说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查看答案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查看答案
聪聪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废弃药品时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绿色粉末,对其组成很好奇.征得老师允许后,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
取少量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试管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相连. | ①产生大量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②样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 ①样品中含有______离子 ②样品中含有______离子 |
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 ①铁丝表面缓缓产生少量气泡. ②片刻后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 ①______ ②______ (均用方程式表示) |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查阅部分资料后,他继续进行了实验.
[资料查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可做吸水剂,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步骤]
①如图搭建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A装置中装入11.1g绿色粉末.关闭K
1,打开K
2、K
3,持续通入适量N
2.
③关闭K
2、K
3,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④打开K
3,点燃酒精灯加热绿色粉末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
3,熄灭酒精灯.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⑤待A冷却后,打开K
1、K
3,持续通入适量CO,再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⑥当A中粉末全部变红后,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关闭K
1.称量装置A、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
| 装置A | 装置B | 装置C | 装置D |
第一次 加热后 | 绿色粉末变黑色 | ______ 质量增加0.9g | 出现白色沉淀, 质量增加2.2g |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
第二次 加热后 | 黑色粉末变红色 质量为6.4g |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 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 质量增加 |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
[实验分析与反思]
1、老师看了实验方案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建议装置D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_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
2、步骤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该绿色粉末的组成元素是:______;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
实验室需配制4%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并用此溶液测定某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
3).
(2)取10g此盐酸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得到的数据如下:
加入氢氧化钠 的体积/mL | | 1.0 | 8.0 | 9.5 | 10.5 | 12.0 | 16.5 |
烧杯中溶液pH | 1.0 | 1.3 | 2.0 | 3.9 | 9.9 | 11.9 | 12.8 |
依据表中数据绘制出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3)根据上图查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4)计算此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按1.0g/mL计算)______.
查看答案
A~F均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与B的元素组成相同,C与D的元素组成相同;A、B、C、D的类别相同,C、D、E、F在常温下的状态相同.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D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 2H
2O十O
2↑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