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右图试剂中的过氧化钠溶液制取氧气,取该溶液17g,加入适量MnO
2充分反应.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17g×5%×
×100%=17g×5%×
×100%.
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
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
(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氢氧化钠固体及溶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
(1)甲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 | ______ |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b.将步骤a所得的液体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 | ______ |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
【拓展探究】甲同学又尝试通过实验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方案如下:
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操作,即可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
(2)乙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少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尝试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和进行实验】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取10.0g待测样品,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c.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3.4g;
d.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Y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e.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f.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4.5g.
【交流讨论】
①试剂X、Y、Z依次最适宜选用______(选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浓盐酸 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稀硫酸 浓硫酸 D.浓硫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②步骤e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③若没有装置C,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没有装置E,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
【交流讨论】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
中考前,我市各校进行了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一些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和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小明用上图B、D装置制取一种常见气体.
①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
2O+O
2↑或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发现内有红色水珠,则形成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
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查看答案
已知A、B、C、D、E、F为常见物质,其中A、B含有相同的元素,B、E为氧化物,C、D、F都为单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略去).
(1)X在反应①中起______作用.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
(3)若F不溶于稀硫酸,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Cu+H
2O
查看答案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溶于水时放热,且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则A的化学式为
.
(2)红色固体B 遇A的稀溶液能形成黄色溶液,其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D、E、F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且每两种物质相遇,其现象如图所示:(提示:碱、盐溶于水参与反应;“---”表示不反应或无现象,“↑”表示气体,“↓”表示沉淀)C与F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D、E相遇,且D过量时,会发生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