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所制得氧气的体积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你觉得他们应该选择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为了达到粗略测定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的实验目的,你认为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用a、b、c、…等表示),实验结束后他们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算出的理论值更多,你认为超过理论值的氧气可能来源于______;
(4)他们用G装置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前,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ClO
2.①ClO
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冷却至11.0℃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③易溶于水,④见光易分解,⑤易与碱反应,⑥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氯气.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总结出ClO
2的物理性质______(填序号);
(2)目前欧洲一些国家采用氯酸钠(NaClO
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
2(Kestiog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
3+4HCl=2ClO
2+Cl
2↑+2H
2O+2NaCl.我国最近研究成功用氯气和亚氯酸钠(NaClO
2)反应制取Cl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2NaClO
3=2ClO
2+2NaCl,此法与Kestiog法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用潮湿的KClO
3与草酸在60℃时反应制取ClO
2获得成功.在装置中:A为ClO
2的发生装置,B为ClO
2收集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分析回答:
①为了收集到液态ClO
2,对装置B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②为较好地防止ClO
2泄漏,C的烧杯中应盛放的液体是______.
查看答案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的实验探究中,小明和小强对药品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报告内容.请你分析回答:
药品现象 实验现象 | 稀盐酸 | 稀硫酸 |
碳酸钠粉末 |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
块状大理石 | 速率适中,持续产生气泡 | 反应由快至慢,直至停止 |
大理石粉末 |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 (未做) |
(1)从上述反应现象可以得出,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因素______;
(2)你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
(3)请你推测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混合时的实验现象______.
查看答案
(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在其著作《抱朴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其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发生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铁勺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勺”,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铁成金啦!”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葛洪把“金勺”放在火上烘烤,“金勺”变成了黑色.显然没有真正的“点铁成金”.
(1)写出上文中“点铁成金”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这个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______;
(2)你认为用铁勺盛“曾青”不可能“点铁成金”的原因是 ______.
查看答案
2007年,我国将实施“嫦娥奔月工程”的第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在航天飞船的里,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人每天大约需要①0.9kg氧气、②2.5L水、③0.6kg食物、排出④1.0kg二氧化碳、⑤1.8kg水蒸气等.
(1)上述这些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2)为了处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飞船上采用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作为吸收剂,请写出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在飞船中配备有储氧罐和储氮罐,它们是航天员的生命之源.舱内气体一天一换.你觉得怎样才能使得舱内气体成分大致和地面保持一致:
.
查看答案
近年来,多次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件.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瓦斯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当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
A.站在原地不动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3)这类事故的发生也提醒我们在做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
(任写一点).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