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manfen5.com 满分网
(1)t1℃,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判断t2℃溶液是否饱和;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3)根据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确定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解析】 (1)由图象可以看出:t1℃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 (2)由图象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3)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100g,故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4)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变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2)乙;(3)饱和;(4)降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年以来,大理、丽江等地相继发生森林火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起火原因系一村民生产用火时,用随身携带的一次性气体打火机点燃堆积在荒地里的包谷根不慎引发.从燃烧的条件看,“打火机点燃柴草”的原理是______,火灾时风力较大,风助火威,大风为燃烧提供了______
(2)面对大火,为减少损失,森林灭火时常开挖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3)最近,上海、新疆又发生高层住宅特大火灾,下列是人们对火场自救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向外逃生,莫站立
C、当逃生通道被切断时,关紧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待援.
查看答案
已知碘元素的元素符号为I,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manfen5.com 满分网
(1)碘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如图1中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填序号);
(3)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碘酸钾属于______(酸、碱、盐),加碘盐主要是为人体补充碘______ (元素、原子、单质).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地下水硬度过大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应软化后使用.检验硬水常用的是物质是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检验地下水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_____进行测定.
(2)正常的雨水因溶解了二氧化碳而显酸性,酸雨是指______的雨水.
A.pH>7      B.pH<7      C.5.6<pH<7        D.pH<5.6.
查看答案
“低碳生活”就是指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请你回答:
a.近年来由于______原因,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由此会产生______效应.
b.今年3月28日世界许多城市都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晚上熄灯一小时.下列说法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______
A.节约能源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欣赏城市夜景  D.关注全球气候
c.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中的“碳”主要指______
A.CO        B.CO2         C.CH4       D.C.
查看答案
根据你所学知识填空.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_作用.
(2)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______肥.
(3)节假日小华一家到郊外野炊,下面是他准备的野餐食谱:主食:馒头;配菜:烤火腿、鸡肉汤、五香豆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他的菜谱中缺少一样营养素,则该营养素是______
(4)文物工作者经常发现埋葬在地下几千年的青铜器能完好地保存下来,但古代的铁器却不易保藏,古代的铁器不易保藏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