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塑化剂”,从而引发了台湾的“塑化剂”风波.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
24H
34O
4,请回答:
(1)一个“塑化剂”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2)“塑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3)“塑化剂”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A、B、C三种物质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化学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箭头的方向为化学反应的方向.
(1)如果A是固体,B、C均为气体:
①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②物质B转化为物质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CO
2或CO
2+C
2CO
查看答案
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用图中所示装置对H
2和CO
2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则:
(1)甲中应盛放______.
(2)首先打开活塞a,可分离出______.
(3)再关闭活塞a,从丙处加入稀盐酸,又可分离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氯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物质:KClO
3、Cl
2、ClO
2、MgCl
2、NaClO
4,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物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请按要求填空:
(1)100亳升酒精与100毫升水中充分混合,总体积小于200毫升,是因为______;
(2)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代表氢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请回答:a.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C
2H
6O
查看答案
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b______.
(2)在初中可同时用来制取O
2、CO
2和H
2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
2SO
3)固体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亚硫酸(H
2SO
3)分解而制得SO
2.已知SO
2是一种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温下在空气中不反应.
①制取S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收集SO
2的实验装置为______;
③为避免SO
2对环境的污染,常用NaOH溶液来处理尾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B、F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然而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后,发现沉淀溶解变成澄清溶液.为了确定沉淀溶解成澄清溶液的原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沉淀为什么能溶解变成澄清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盐溶于酸,碳酸氢钙[Ca(HCO
3)
2]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①溶液呈酸性; ②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Ⅰ:把一小片pH试纸放在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沉淀溶解后的澄清溶液沾在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测得被测液 pH=8 | 猜 想①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
实验Ⅱ:取沉淀溶解成澄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 | 有气体产生 | 猜想②成立. |
通过探究得知,生成的沉淀会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交流与反思]从探究中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