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______.
(2)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 |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______. |
方案二: ______ | ______.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的主要成分
,B的主要成分
,X是
,H是
.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⑤
.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
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_(填“能”或“不能”).
(3)将t
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若将a物质从a和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_.
(5)要使c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甲烷燃烧:______ CO
2+2H
2O
查看答案
从Ca、C、S、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2个碳酸分子:______;
②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③一氧化氮中氮显+2价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______;
②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______;
③可用来做干燥剂的固态物质:______.
查看答案
“凯式定氮法”是通过测奶品中含氮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折算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一种方法.为了提高氮的含量,不法分子将三聚氰胺(化学是为C
3H
6N
6)添加进奶品中,冒充蛋白质,使许多婴幼儿长期服用后产生结石,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健康.不法分子如果向1000g牛奶中添加2.52g三聚氰胺,能够冒充蛋白质的质量为(已知蛋白质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6%)( )
A.2.52g
B.4.44g
C.10.5g
D.12.32g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