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同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氢气、一氧化碳均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______.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装置C和D中的药品分别为______.
(3)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E、F中的现象后,证明了混合气中含有氢气.为了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装置G中的药品、现象和结论是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3)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
(4)同学们为了验证通过干燥管后气体的成分,继续进行的实验为: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在尖嘴处点燃气体,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②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荣获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示压瓶”,由湖南科技大学的七名同学创作,在它的瓶盖顶部用了软质材料,使之可以轻易的识别出瓶内气压大小,如在示压瓶中装入碳酸饮料,摇动后瓶盖中部凸起,警示打开瓶盖时有喷出的危险.
(1)取一个示压瓶,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盖中部凸起,过了一会儿又恢复原状.则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组);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另取一个示压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且瓶盖中部凹陷,过了一会没有恢复原状.此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K
2MnO
4+MnO
2+O
2↑
查看答案
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Ⅰ.将适量A分别滴入少量的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适量B分别滴入少量的A、C、D、E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适量D分别滴入少量的A、B、C、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能判断出的液体是
(填字母及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2)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分别滴加稀盐酸 B.分别通入CO
2 C.分别滴加少量水 D.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3)从上述溶液中任选两种,将其混合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所有组合是
(填序号).
查看答案
据图回答问题.
(1)10℃时,在“图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a、b和c).在t℃时,m点代表的含义是
.
(2)室温时,在“图二”中可能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烧杯”、“试管1”或“试管2”).
(3)把“图二”中室温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80℃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2中有丙物质析出.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①在“图一”中能表示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b”或“c”).
②若乙物质的溶液中溶有少量的甲物质,提纯乙的方法是
.
③若把试管1从烧杯中取出、冷却至室温后,从溶液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
g.(析出的物质不含结晶水)
查看答案
铜、铁、锌是三种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铁粉和水蒸气在加热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小强同学为了验证Zn、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序号).
(4)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滤纸上一定没有铜
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
(5)铜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生锈.某化学兴趣小组用A~D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A、B、D中均为煮沸过的蒸馏水,B中试管上层充满CO
2,C中放有干燥剂,D中通一段时间空气后将试管密封).
十天后发现,只有A中铜生锈,且水面处铜生锈较严重.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铜生锈的条件是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