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而且这种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化.189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割的实心小球.
19世纪末,在对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的基础上,汤姆生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小球,这个小球中嵌着许多电子,电子带的负电荷和了小球中的正电荷,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流(α粒子即氦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轰击极薄的金属箔,
,
,
.人们还发现,不同的金属箔使α粒子散射的能力是不同的.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模型,把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
请你认真阅读上文,根据划线部分给出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得出哪些推测?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中是制取一种纯净的气体的装置.试回答:
(1)怎样检验图中装置的气密性(C瓶除外)?
(2)用这种方法可以在C瓶中收集到什么气体?
(3)用这种方法制取气体的原理是什么?
(4)B瓶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依据一次用足量的Zn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请仔细观察图中曲线,并回答下列问题.
(1)O--A曲线上升较慢,A--B段曲线上升较快,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解释其原因.
(2)B--C段曲线又趋平缓,原因是什么?
(3)C--D段曲线变为平直,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图中是一种分离气体混合物的装置.A瓶的橡皮塞中间的仪器叫分液漏斗,与普通漏斗的不同之处是它上面有一个旋塞K
2,可以控制液体的加入量.A瓶上的两根玻璃导管上也分别有旋塞K
1和K
3,用以控制气体的流动.现将CO
2和CO的混合气体由左端不断通入该装置,经过适当的步骤处理后,可以得到纯净的CO
2和CO气体.
(1)指出所用的试剂:
A瓶中:______;B瓶中:______;分液漏斗中:______.
(2)实验步骤:①关闭旋塞______,打开旋塞______,可以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该气体宜用______法收集;
②关闭旋塞______,打开旋塞______,排放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的原理______.
查看答案
苯(C
6H
6)和四氯化碳(CCl
4)都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它们都不溶于水,都是无色的液体.已知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苯和四氯化碳试剂.试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鉴别.(不能用嗅闻的方法,可自己选择所需用品)
查看答案
实验室里,某同学不慎碰翻了正在点燃的酒精灯,倾倒的酒精顿时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在同学们慌乱之际,只见老师迅速掏出一块棉手帕,用水浸湿后,扑盖在桌面上,立即熄灭了火焰.接着老师又把酒精灯内剩余的酒精倒在湿手帕上,然后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让一位同学再划上火柴将其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老师笑着说:“这是一块烧不坏的手帕”.请你解释:
(1)湿手帕可以扑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这块手帕“烧不坏”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