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草木灰样品中含两种钾盐 (假设其他未知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取一定量...

某草木灰样品中含两种钾盐 (假设其他未知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取一定量该草木灰样品,溶于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的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消耗稀盐酸73g,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一种成分的固体20g.请回答下面问题: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题意,列出生成氯化钾质量(x)的比例式   
③将上述加入稀盐酸后的溶液蒸发掉37.5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④若要将此反应后溶液稀释为500g 5%的溶液,则需要加入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依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可知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会胜吃呢个氯化钾和水及二氧化碳,根据消耗盐酸的量可求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而后利用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减去生成的氯化钾质量即可求得原来除碳酸钾外的另一种钾盐的质量,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析】 ①由于草木灰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钾水及二氧化碳,其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CO2↑+H2O; ②设生成氯化钾质量为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y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z K2CO3+2HCl=2KCl+H2O+CO2↑ 138     73   149     44    z  73g×10%   x       y    = x=14.9g   y=4.4g  z=13.8g ③由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一种成分的固体20g.所以可知该溶液中的溶质的量是20g,溶液的量是200g+73g+13.8g-4.4g+(20g-14.9g)=287.5g ×100%≈7% ④设需要加入的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z%,则需加入溶液质量为500g-287.5g=212.5g; 则有20g+212.5g×z%=500g×5% z%≈2.4% 则需要加入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故答案为:①K2CO3+2HCl=2KCl+H2O+CO2↑;②;③7%;④24:976;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在做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当他把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后,发现忘记了加指示剂.于是他让同学通过实验来证明上述酸碱是否恰好中和.三位同学的设计方案如下.
【提出问题】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是否恰好中和?
【设计实验】甲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通入CO2气体,看不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恰好中和.
乙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恰好中和.
丙同学取一张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先用滴管向试纸上滴加蒸馏水,使试纸润湿,而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到试纸上,试纸变色后,及时和比色卡比较,发现pH=7,说明二者恰好中和.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三位同学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甲同学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理由是   
乙同学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理由是   
丙同学的实验操作的不当之处是    ;这种操作,对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否有影响?理由是   
在实验结束后,此废液应如何处理    查看答案
A、B、C、D、E分别是铝、稀盐酸、烧碱、硫酸铜、硝酸银五种物质中的一种,用五个圆表示这五种物质,用两个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其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可以观察到有红色物质析出,则这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和E属于同一类物质.若D与E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与C反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3)请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有开关A的分液漏斗内盛有NaOH溶液,广口瓶中充满CO2气体,烧杯中盛有水.
(1)打开开关A,NaOH溶液流入广口瓶中,
然后关闭开关A,再打开B开关,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此时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过量稀盐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的某种用途,自拟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物质填化学式):
氯化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硝酸钠
分类标准:    ,包括物质:   
(2)化学谜语:固体液体分道扬镳. (打一化学实验操作)    查看答案
当你走过大庆油田时,你会发现长久不熄燃着的巨大”火炬”,“火炬”产生的黑烟飘向空中.其实那是为处理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燃气而造成的.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你的建议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