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一:研究常见物质组成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__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二: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2)验证: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
写出(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
.
(3)配制时应选择
m L(10m L或50m L或100m 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查看答案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K
2MnO
4+MnO
2+O
2↑
查看答案
下列有两组实验,请根据实验中的问题写方程式.
写出实验中“更高”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反应“更快”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
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下同).
(2)t
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3)将t
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
查看答案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两种,一种是用聚乙烯((CH
2CH
2)
n]制成的,可用于盛装食品;另一种是用聚氯乙烯[(CH
2CHCl)
n]制成的.聚氯乙稀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
2CHCl)
n+
O
22nCO
2+nH
2O+nHCl
(1)通过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如果塑料点燃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种塑料可能是由______制成的.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塑料燃烧的产物.
若A瓶燃烧的是聚氯乙烯塑料,在B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若A瓶中用的是聚乙烯塑料,则在D瓶中______(“能”或“不能’’)观察到沉淀.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