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装置操  作  方  法实  验  现  象
A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B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
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______
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______
E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______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再根据实际装置来分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要联系到外界大气压,与装置内的压力差.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析】 B、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比较大,故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 C、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装置内; D、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导致广口瓶内气压也较小,所以外界的空气会沿着长导管进入广口瓶内,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有气泡冒出; E、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装置内,形成喷泉. 故答案为: 所选装置 操  作  方  法 实  验  现  象 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 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试管内的液面有较大幅度上升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 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 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 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导管下端有气泡昌出 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 形成美丽的喷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研究CO2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manfen5.com 满分网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室制取CO2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稀HCl换成浓HCl,理由是:______
(5)若取11g石灰石和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假设无损失),则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C-12  O-16  Ca-40)
查看答案
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O粉未,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塑料中),一段时间后,铁粉会变为铁锈.
(1)用铁粉代替氧化钙粉末的优点是   
(2)多孔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3)写出生石灰作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4)如比较吐鲁番盆地和海南岛两地,铁生锈相对较慢的地区是    ,理由是    查看答案
纯碱(Na2CO3)属于    类物质(填“酸”、“碱”或“盐”).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    色,说明纯碱溶液呈    性,其pH    7.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
(1)“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manfen5.com 满分网Na2CO3+H2O+CO2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    .所得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肥.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报道,回答问题.
据《家庭医生报》的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增加.
(1)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
(2)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甲醛的物理性质是    查看答案
你在初中化学中先后接触到以下几组物质:O2和O3;红磷和白磷;金刚石、石墨和C60.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右图所示三种物质的性质(填:有、无)
    差异;原因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