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1)班学生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获得了25.0g块状石灰石样品.班级甲、乙两组同学共利用这25.0g石灰石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
[实验过程]
甲组:取一定质量的块状石灰石样品于锥形瓶内,并加入10%的稀盐酸Mg,恰好完全反应.(如图a)
乙组:先把剩余的块状石灰石样品研碎成粉末状,然后全部置于锥形瓶内,并加入10%的稀盐酸Ng,也恰好完全反应.(如图b)
[数据处理]
(1)甲、乙两组同学所用稀盐酸的总质量:M+N=146g.
(2)两组同学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c
[问题讨论]
(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中,______组实验消耗的时间更短.
(2)图c中的数据Q等于______g,甲、乙两组实验中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g,两次实验中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比M:N=______.
(3)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化学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学过氨气后,查阅资料发现氨气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遇到HCl气体,会产生大量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这两种气体化合形成的铵盐M的固体小颗粒.带着极大的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先制取干燥的氨气,然后利用它来探究与HCl气体的反应.经过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注: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图1中的B和C装置还不完善,有待于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选择和补充),D装置的试管内有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产生的剩余氨气,防止其进入空气,造成污染;碱石灰固体是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固体的混合物.
(1)请你参与小组的探究: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制取一烧瓶干燥的氨气 | ①按图1装配仪器和试剂,其中图1方框内的B装置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填序号);请在C装置的烧瓶内画出连接止水夹K1和K2的导管长度情况. ②打开止水夹K1和K3,关闭止水夹K2,点燃酒精灯加热,当出现______现象时,停止加热,并关闭止水夹K1和K3. |
探究氨气与HCl气体的反应 | ③打开止水夹K2,一段时间后,除了看到大量白烟生成这一现象外,还可观察到______,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2)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
2O
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__、b:______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
2O
2和CO
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
2O
2和CO
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
2O
2和CO
2反应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查看答案
工业上的常说“三酸两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如图是实验室桌面上的五个试剂瓶内分别装有属于工业上“三酸两碱”中的“三种浓酸”和“两碱固体”.
(1)小袁同学没有利用任何试剂就鉴定出了C、D、E三瓶中的三种浓酸.他的做法是:①直接观察试剂瓶颜色,棕色试剂瓶E内的是______(填名称);②分别打开C、D瓶的瓶塞,______,说明C瓶内的是______(填名称),D瓶内的是浓硫酸.
(2)小顾同学想利用D瓶内98%的浓硫酸来配制196g、10%的稀硫酸,他应取浓硫酸______g.如图是小顾同学的配制方法,请指出他的两处错误:①______.②______.
(3)小白同学在查阅A、B瓶内的“两碱”的制备方法时,根据收集的信息,绘制了如下一个框图.
注:整个框图中每个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已全部给出.根据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瓶内的物质:______;可燃性单质气体M:______.
[2]框图中的①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______;操作N是______.
[3]请写出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A瓶内的物质→B瓶内的物质:______.
查看答案
(1)将下列各名词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只需填字母).
A、挥发B、升华C、潮解E.干馏F.分馏G.吸附H.催化
①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潮湿______;
②把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______;
③干冰固体放置在空气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______;
④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红色褪去______.
(2)小凯同学在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时归纳出了大多数概念常存在如下三种关系:
分析上述图示后,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下三组中的概念A、B分别属于何种关系?(在空格中填写“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相交关系”)
查看答案
小明把同学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的讨论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如下.请按要求填写下表(“A”或“B”).
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 分析或方法一 | 分析或方法二 | 正确选项 |
(1)饭菜飘香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B、分子间有间隔 | ______ |
(2)油腻的菜盘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更易洗净 | A、洗涤剂能使油脂溶解在水中 | B、洗涤剂具有乳 化的功能 | ______ |
(3)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 |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______ |
(4)判断衣料中是否含有羊毛成分 | A、看光泽度,用手摸 | B、燃烧,闻气味 | ______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