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利用干冰制造舞...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飞和小兵是某学校的初三同学,最近天气有点冷,这一阵子,室内最高气温都在10℃以下,这天下午,他们去化学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有一瓶化学试剂(化学试剂的部分标签如图两图).这种试剂的化学名称叫乙酸,乙酸俗名叫“冰醋酸(CH
3COOH)”,平时我们喝醋中含有约3-5%(质量分数)的乙酸.
(1)老师让大飞和小兵仔细地阅读标签上的内容并对试剂进行仔细地观察,然后回答相关的下列问题:该瓶乙酸的密度约是______,熔点是______.
(2)老师大飞和小兵想试剂瓶中取出乙酸,但发现很难取出,原因可能是______;大飞经思考,采取了______,顺利地从试剂瓶中取出了乙酸.
(3)根据乙酸试剂的标签上有“有毒品”和“腐蚀性物品”标记,大飞和小兵意识到乙酸有毒性和腐蚀性,这两种性质属于乙酸的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由此,大飞和小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食用适量食醋不会中毒,这是为什么?______.
查看答案
化学课上,一张《你们都来污染我》的图片,引起全班同学的深思.课后,同学们围绕“水污染与防治”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1)探究水污染的源头物质.
①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过量使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之一.洗涤剂中有一种成分的化学式为Na
5P
xO
y,若P的化合价为+a,则a和x、y的关系是:a=______.
②工业废水中含有铬、铅等重金属离子,对这类离子在水中的含量要严格控制的原因是______.
③农药和化肥的任意使用会导致绿藻等水生植物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迅速繁殖,晚间由于污染物耗氧和大量水生植物的______作用,使水中的含氧量急剧下降,会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2)防治水污染的相关措施.
目前,Buswell和Muller发明了一种治理水污染的新技术,其技术原理主要是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使水中的有机体(C
nH
aO
b)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甲烷气体.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
nH
aO
b+[n-(
)-(
)]H
2O═[(
)-(
)+(
)]CO
2↑+[(
)+(
)-(
)]CH
4↑
①请你写出以C
6H
10O
5为代表物的厌氧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请你指出该种水污染处理技术的一个优点:______.
③利用该技术的一个负面影响是: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高,而导致温室效应.如果要处理该技术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有同学建议选用NaOH溶液,而不选择Ca(OH)
2溶液,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三(11)班学生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获得了25.0g块状石灰石样品.班级甲、乙两组同学共利用这25.0g石灰石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
[实验过程]
甲组:取一定质量的块状石灰石样品于锥形瓶内,并加入10%的稀盐酸Mg,恰好完全反应.(如图a)
乙组:先把剩余的块状石灰石样品研碎成粉末状,然后全部置于锥形瓶内,并加入10%的稀盐酸Ng,也恰好完全反应.(如图b)
[数据处理]
(1)甲、乙两组同学所用稀盐酸的总质量:M+N=146g.
(2)两组同学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c
[问题讨论]
(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中,______组实验消耗的时间更短.
(2)图c中的数据Q等于______g,甲、乙两组实验中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g,两次实验中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比M:N=______.
(3)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
某化学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学过氨气后,查阅资料发现氨气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遇到HCl气体,会产生大量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这两种气体化合形成的铵盐M的固体小颗粒.带着极大的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先制取干燥的氨气,然后利用它来探究与HCl气体的反应.经过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注: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图1中的B和C装置还不完善,有待于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选择和补充),D装置的试管内有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产生的剩余氨气,防止其进入空气,造成污染;碱石灰固体是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固体的混合物.
(1)请你参与小组的探究: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制取一烧瓶干燥的氨气 | ①按图1装配仪器和试剂,其中图1方框内的B装置应选择图2中的______(填序号);请在C装置的烧瓶内画出连接止水夹K1和K2的导管长度情况. ②打开止水夹K1和K3,关闭止水夹K2,点燃酒精灯加热,当出现______现象时,停止加热,并关闭止水夹K1和K3. |
探究氨气与HCl气体的反应 | ③打开止水夹K2,一段时间后,除了看到大量白烟生成这一现象外,还可观察到______,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2)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
2O
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______、b:______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
2O
2和CO
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
2O
2和CO
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
2O
2和CO
2反应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