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使废液呈中性排放).某实验...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使废液呈中性排放).某实验小组在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之后,将废液收集在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绿色排放.请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碳酸钠溶液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澄清,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2.废液显
性;废液中溶质为
.
(3)若观察到废液缸里的废液呈白色浑浊状态,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为13,废液中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碳酸钠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E.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如果将此种情况下废液缸里的废液实现绿色排放,加入的试剂依次是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如图1,以下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目前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钢铁锈蚀的条件是
;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写出用盐酸清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
2O
3)的化学方程式
.
(3)一般情况下,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造船工业为了避免轮船的钢铁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镶嵌的金属是
(填字母序号).
A.银块 B.铜块 C.铅块 D.锌块
(4)将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如图2所示)一
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出现.根据现象判断,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
;加盐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查看答案
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77.3 |
(1)医疗上,氯化钠常用于配制0.9%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溶质为
.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通常采取晾晒海水的方法,这是因为随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
(填“大”或“小”).
(3)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4)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该蒸发掉
g水.
(5)3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30℃,其结果如图所示.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
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生石灰、小苏打、食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物质.
(1)洁厕灵不宜存放在铁制金属容器内,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2)生石灰能够用于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干燥原理
.
(3)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
(写出一种);小苏打和洁厕灵不能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4)氯化钠除食用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烧碱,同时生产氢气和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均衡膳食有益健康.如图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分子”).人体缺铁会引起
.
(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图2,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
.
(4)葡萄糖(C
6H
12O
6)的氧化可供给人体的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要的能量,其反应可表示为:C
6H
12O
6+□O
2 6CO
2+□H
2O+能量.
①请在方框内填上“数字”以完成该反应.
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葡萄糖中含有24个原子
B.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能量中,主要来自糖类
C.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pH将增大.
查看答案
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
3、CuSO
4、NaCl
B.BaCl
2、Na
2SO
4、NaOH
C.CaCl
2、Na
2CO
3、AgNO
3D.K
2SO
4、NaNO
3、NH
4Cl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