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已知在密闭容器中C还原CuO的产物按照二者混合时的质量比不同,既可能是Cu2O(...

已知在密闭容器中C还原CuO的产物按照二者混合时的质量比不同,既可能是Cu2O(红色),也可能是Cu,还可能是Cu2O和Cu的混合物.现有CuO和炭粉组成的混合物4.24g,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产物.假设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全部被过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2g,则理论上所得到红色固体的质量为( )
A.2.56g
B.3.36g
C.4g
D.5.76g
Cu0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其中的木炭粉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根据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全都放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由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可计算出混合物中木炭粉的质量; 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可则混合物质量与木炭粉质量差而求得;若Cu0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全部生成Cu,则生成铜的质量即氧化铜中铜的质量;若Cu0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全部生成Cu2O,则可根据反应前后铜元素质量不变而求出生成Cu2O的质量; 通过比较全部生成Cu时铜的质量和全部生成Cu2O时Cu2O的质量关系,可判断理论上所得红色固体的质量范围,在所提供选项中选出在此范围内的质量. 【解析】 设生成2.00g沉淀时,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2g x=0.88g 0.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即混合粉末中木炭粉的质量=0.88g××100%=0.24g; 则混合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4.24g-0.24g=4.00g 4.00gCuO全部转化为Cu时,红色固体的质量=4.00g××100%=3.2g,而此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假设为x 2CuO+C2Cu+CO2             128  44             3.2g  x x=1.1g>0.88g,所以,Cu0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4.24g高温下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全部生成铜; 4.00gCuO全部转化为Cu2O时,红色固体的质量=3.2g÷×100%=3.6g,而此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假设为y 4CuO+C2Cu2O+CO2             288   44             3.6g   y y=0.55g<0.88g,所以,Cu0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4.24g高温下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全部生成Cu2O; 所以,Cu0和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4.24g,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产物的质量大于3.2g而小于3.6g;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
A木炭粉(CuO)盐酸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CO2(CO)NaOH溶液、浓硫酸洗气、干燥
CCaO(CaCO3过滤、烘干
DNaCl(Na2CO3Ca(NO32溶液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纯碱资源比较丰富,工业上可以用纯碱制取大量的食盐
B.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物的储量也很丰富,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D.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查看答案
区分实验室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木炭粉和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分别通入一氧化碳并加热
B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分别加入锌粉
C碳酸钡和硫酸钡加水加入稀硝酸
D腈纶线和羊毛线用手触摸点燃闻气味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
B.t3℃耐,甲物质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C.t1℃~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②用食盐水去除铁钉表面的铁锈
③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④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泄漏
⑤用地沟油烹饪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⑥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只有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