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B.生石灰在空气...

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B.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C.烧碱固体在空气中变质
D.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钢铁生锈的实质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性质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盐酸的挥发性判断. 【解析】 A、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且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所以错误. B、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是由于生石灰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熟石灰.错误 C、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烧碱固体在空气中变质,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所以错误. D、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是因为氯化氢气体从中挥发出去的缘故,该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且变化与空气中的成分无关,所以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嫦娥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过氧化钠样品975g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氧气?
查看答案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某同学将镁条放在热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冷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镁条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后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    
(3)请你对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红色褪去这种现象进行探究.(只要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假设一:   
方案一:   
你若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实验方案,本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假设二:   
方案二:    查看答案
教材193页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所用试剂:稀盐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操作过程: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测定此时液体温度为T1℃,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再测定溶液温度为T2℃.我校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学生操作时试剂用量过多,老师将学生倒的废液收集起来发现此时液体的颜色是无色的.请你判断:
(1)正确操作时,实验测定的结果温度T1    T2℃(填“>、<或=”)
(2)老师收集的废液是无色的,你认为老师收集的废液可能呈    性,理由是   
(3)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此时废液显什么性?(要求:所选试剂属于不同种类,至少写出四种方法,请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
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1、取样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2、 
3、 
4、 
查看答案
今年,我国部分地区普降大雪,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损失十分严重.在道路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已知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manfen5.com 满分网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断:
(1)该融雪剂一定没有的成分是______
(2)该融雪剂中的组成可能为:(Ⅰ)______
(Ⅱ)______
(3)写出融雪剂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火炬长72cm,重985g,燃料为丙烷(C3H8),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铝合金环保材料,火炬的下半部喷涂高触感橡胶皮革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这是首次创造性的在奥运火炬上使用这一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火炬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你认为火炬使用该材料的理由是        (至少答两点)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请写出丙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所用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原因是   
(3)甲烷的化学式为    ,乙烷的化学式为C2H6,推测丁烷的化学式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