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目的:除去CO2中的CO;实验操作:...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目的:除去CO2中的CO;实验操作:点燃
B.实验目的:除去CaO中的CaCO3;实验操作:加水溶解并过滤
C.实验目的: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实验操作:点燃,闻气味
D.实验目的: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来;实验操作: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A、依据少量的一氧化碳存在于二氧化碳中不易被点燃的原因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分析解答; C、依据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后产生的气味不同分析解答; D、依据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会变红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析】 A、不宜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是因为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可能不能燃烧,一般采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来除去一氧化碳,故A错误. B、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用水除去CaO中的CaCO3时在除掉碳酸钙的同时也导致了氧化钙的变质,所以该方法不可取,一般采用高温加热的方法除掉CaO中的CaCO3,故B错误. C、羊毛在点燃时会产生出焦羽毛味,而合成纤维没有焦羽毛味,所以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该两者,故C正确. D、由于稀盐酸和稀硫酸两种溶液均呈酸性,所以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不能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故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查看答案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
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B.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用于食品保鲜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
查看答案
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O2与O3的性质一定相同
D.O2转化为O3是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事  实: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  释: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事  实:CO2和N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解  释:CO2和N2一般都不支持燃烧
C.事  实: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解  释:分子在不断运动
D.事  实: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解  释: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