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选填A、B、C、D)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
2+H
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检验.
(4)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查看答案
r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盐酸 B.纯碱 C.新制氢氧化铜 D.碘化钾淀粉溶液 E.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2)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
;
(3)“白色污染”物是指
;(4)常用来检验食盐是否加碘的是
;
(5)测定患者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
2CO
3:加适量稀HCl
B.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
2CO
3:加适量稀HCl
C.除去CaCO
3中混有的CaCl
2:加水→过滤→洗涤→干燥
D.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查看答案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
通过置换反应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比较铜、铝、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有铜、铝、汞的三种单质,如果另外只选用一种试剂达到实验目的,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稀硫酸
B.氯化铝溶液
C.硝酸汞溶液
D.硫酸铜溶液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