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是常用...
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的主要成分______,B的主要成分______,X______,Y______.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⑤______ 2Fe+3CO
2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粗盐样品,告诉同学们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钙、硫酸钠、氯化镁.同学们用此粗盐在实验室里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用提纯的精盐配制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一)粗盐提纯: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下列提纯方案:
(1)沉淀A的化学式
,溶液4中含有的溶质有
种.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操作I的名称是
.
(2)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碳酸钠溶液两步能不能互换?
,理由是
.
(3)根据
的现象确定溶液4中加盐酸适量.
(二)配制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毫升.
(2)称量:用
称取所需食盐,用
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析】
将称好的食盐倒入
中,倒入量好的水,并用
不断搅拌.
(4)装瓶,贴上标签.
交流讨论:下列情况会导致本实验所配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所用食盐中还含有水 B.称食盐时砝码和食盐放反
C.量水时俯视读数 D.配好转移过程中溶液洒落.
查看答案
春回大地,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怎么处理的?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
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无所谓
(2)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3)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
、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样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4)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填字母)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
(5)野炊过后锅上的油污等可以加入洗洁精等来洗掉,利用的原理是
.如果是铝锅,
(填“能”或“不能”)用铁丝球用力擦洗,为什么?
.如果是铁锅,为防止生锈,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洗净擦干,最好涂上油 B.用水浸泡 C.涂油漆.
查看答案
扬州是全国“诗词之乡”,其实诗词中也包含不少化学知识:
(1)《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闻香识花说明了
.
(2)《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把烧制生石灰到石灰的应用过程都概括进去了.其中“千锤万凿”句发生的是
变化;“烈火焚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粉身碎骨”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提到的蚕丝是生活中织物的重要原料.如何区别蚕丝跟棉纱线
.“蜡炬成灰”的“灰”主要是指蜡烛燃烧生成的
等物质.
(4)刘禹锡《浪淘沙》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砂始到金.”提到淘金,自然界中金是少数几种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金属,说明金的化学性质
.
查看答案
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
生石灰、熟石灰、烧碱、食盐、纯碱、甲烷、石灰石、淀粉、葡萄糖、稀硫酸
(1)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化学式
;与碘酒作用会变成蓝色的是
;能直接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
(2)溶解于水或与水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的是(填化学式)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填化学式)
;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填化学式)
;侯德榜改进了(填化学式)
生产工艺;常用来除铁锈的是(填名称)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一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别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 (或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检验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 | 通入氢氧化钠 中 | 无明显现象 | 该气体中不含CO2 |
B | 除去KCl中的 少量K2CO3 | 足量稀盐酸 | 气泡不再产生 | K2CO3已被除完 |
C | 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 肥皂水 | 产生大量泡沫 | 该液体为蒸馏水 |
D | 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集满 | 将燃烧的木条伸人瓶内 | 木条熄灭 | 瓶内CO2已集满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