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

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
①利用上述装置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依次顺序是    (填气体的化学式);
②装置C的目的是    ,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       
①根据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还原氧化铜能生成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考虑本题;②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考虑,氧化铜被还原成铜考虑实验现象;③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虑本题. 【解析】 ①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是检验是否含有水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通过石灰水是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的;再通过氢氧化钠是除去原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浓硫酸是除去原来的水蒸气,通过氧化铜是检验是否含有还原性气体,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是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氢气的;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是看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一氧化碳的;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排除对一氧化碳检验的干扰;氧化铜被还原成铜所以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③前面的装置A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后面的装置A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水生成,从而确定是否有氢气存在. 故答案为:①H2O、CO2、H2、CO②除去水煤气中的二氧化碳;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③第一次使用装置A目的是验证水煤气中水蒸气的存在;第二次使用装置A目的是检验水煤气中是否含有氢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manfen5.com 满分网
结合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m.______
②实验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制得氧气.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KCl+3O2查看答案
电缆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先将含铜废料粉碎,再按如下设计方案处理: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阅资料得知:(1)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manfen5.com 满分网2CuSO4+2H2O.(2)硫酸亚铁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①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蓝色溶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③该方案中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    ;从固体C中获得纯净的铜,操作(Ⅱ)的具体处理方法是   
④浅绿色溶液B经一系列操作[操作(Ⅰ)]可得硫酸亚铁晶体,该系列操作的顺序为    (用编号a、b、c表示)→洗涤干燥.
a.冷却结晶           b.过滤            c.加热浓缩.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和相关实验如下:
步骤实验操作
取100g水加入20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
再加11.6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
再加20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
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
冷却至20℃
请你回答:
①从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增大、减小、不变).
②步骤Ⅰ~Ⅴ实验操作后均可以得到溶液,其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步骤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③步骤Ⅴ冷却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选填字母)   
A.20g           B.31.6g          C.51.6g. 查看答案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①按题意用物质的化学式填空:近年来,我国对燃煤烟道气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同时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烟道气主要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中,属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会造成酸雨的是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②防毒面具滤毒罐里盛放一定量活性炭以除去有毒气体,这利用活性炭的    性.
③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    色.
④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6.02×1024个C2H4O2分子中含有    mol氧原子. 查看答案
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4:14
B.3:6:14
C.7:4:1
D.28:7: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