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一小...
某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同学的实验:
位置 | A | B | C | 分液漏斗 |
药品 | 澄清石灰水 | 碳酸钠溶液 | 澄清石灰水 | 稀盐酸 |
操作 |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稀盐酸 |
现象与结论 | 现象 | .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 |
操作 | 关闭K2,打开K1 |
现象 |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 . |
(2)第二小组同学的实验:
位置 | A | B | C | 分液漏斗 |
药品 | 红色溶液 | 稀盐酸 | 紫色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操作 |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缓慢滴加碳酸钠溶液 |
现象 | . |
操作 | 关闭K2,打开K1 |
现象 | B中液体沿导管流入A中,A中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
A中的溶液 | . |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H
2O+O
2↑
查看答案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是由H、C、O、Cl、Na、Ca、Fe等7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按要求回答问题:
(1)A是一种金属,与B反应形成浅绿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D、E均是氧化物,其中,C、D为非金属氧化物.在常温下,C与D、E分别可以发生反应,则E的俗称是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F和G两种物质的溶液相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F和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B,一段时间后有气体产生,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可能组成是
.
查看答案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在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铁与硫酸铜溶液混合)的国家,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3)铁生锈的条件是
;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容易被锈蚀的,铜锈的化学式为Cu
2(OH)
2CO
3,其生锈的条件与铁有相似之处,另外,还可能与空气中的
有关.
(4)应用生锈的铁粉和稀硫酸将生锈的铜粉中的铜完全回收,设计如下过程:
①将生锈的铜粉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和紫红色固体.
②将生锈的铁粉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当铁锈被完全除去后过滤.
③
.
查看答案
酸、碱溶液是化学常见的物质,依据所给内容回答问题:
下表是在不同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温度/℃ |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31 | 91 | 111 | 129 | 313 | 336 |
(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
.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100克氢氧化钠固体,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其溶液的质量是
克.
(2)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判断反应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①向盛有10mL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1 | 1.2 | 1.4 | 1.6 | 2.0 | 7.0 | 11.0 | 12.2 |
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②在如图的实验中,当观察到的现象是
就可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③不使用指示剂或pH试纸等方法,也可证明反应发生.向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若没有明显现象出现,说明溶液失去了酸性,从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则该物质是
.
查看答案
环境的问题备受关注.
(1)化石燃料煤、石油和
的燃烧,造成了温室效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
(只填一种)等新能源.
(2)今年我区曾出现过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的雾霾天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3)为有效减小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佩戴防PM2.5专用口罩,它利用的是活性炭的
作用.
(4)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做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使用清洁能源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