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成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里描述的“钙”是指( ) A.离子 B....
成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里描述的“钙”是指( )
A.离子
B.原子
C.元素
D.分子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
我们知道,每次做完实验后,剩余废液不能直接倾倒入排污管,必须回收处理.某班同学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5.11Kg,一个兴趣小组用废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来处理,并回收处理后的溶液.他们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时,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求:
(1)通过如图可知,当反应进行至图中______点时(填“A”、“B”或“C”),废液恰好处理完(即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废液刚好完全转化成硫酸钠溶液).
(2)当向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至N点时,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5Kg,此时溶液总质量为10Kg.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
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
【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
.
【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
【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生成的液滴是水 (2)生成的气体是 (写化学式) |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 | | 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
3+NaOH=Na
2CO
3+H
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
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
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
2CO
3.
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
2CO
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
.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
2CO
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
3不存在.
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
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
,二是
.
查看答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
,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已知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如果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查看答案
如图1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H、I、J、K是单质,D、G常温下是气体.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
(2)反应C→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如果反应I→J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变红色,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如果反应G→K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红色变黑色,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反应E→F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V
气)与所加稀盐酸的体积(V
稀盐酸)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此可推知上述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以钠的化合物表示).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