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_
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_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颗粒,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蒸馏、消毒都是净化水的方法,加水稀释溶液时,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析】 (1)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B、C (2)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颗粒.故填:①过滤 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方法是:把pH试纸放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泡沫为软水,否则为硬水. ③可以消毒的物质有漂白粉或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一种即可故填:漂白粉; 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故填:蒸馏. (3)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的质量为X 300kg×0.5%=15%X X=10kg 答: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的质量为10kg. 配制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8年春节前夕,我省遭遇冰雪灾害.为了清除道路上的冰雪,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工业盐融雪剂用于除冰.同学们从资料中得知:①使用工业盐融雪剂后,道路两旁树木、农作物大量死亡;②桥梁路面除冰不得使用工业盐融雪剂.
[提出问题]工业盐融雪剂对树木、农作物和桥梁为什么会造成危害?
[查找资料](1)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NaNO2;(2)土壤盐碱化会造成树木、农作物死亡.
[作出猜想]猜想一:工业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猜想二:工业盐溶液对钢铁可能有更强的腐蚀性.
[实验探究]请你填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工业盐溶液显碱性,会造成道路两旁的土壤盐碱化.

猜想
manfen5.com 满分网
实验①实验②

实验①:6-7天后明显生锈
实验②:2-3天后明显生锈
[反思与应用]对于道路除冰,请你提出更好的建议______
查看答案
现有H、S、O、N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   
(3)厨房清洁剂中含有的碱    ;(4)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    查看答案
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奥运火炬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    能;火炬铝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是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嫦娥一号”送上太空的火箭推力巨大,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则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液氢作燃料除了单位质量燃烧的热能最大以外,还有一个与环保有关的优点是   
(3)震后救灾需要大量的消毒剂,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制取ClO2反应为:X+2NaClO2═2ClO2+2NaCl,则X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