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将少量CO2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不一会儿,产生了大量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

将少量CO2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不一会儿,产生了大量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5克沉淀,求参加反应的CO2质量?
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的沉淀即为碳酸钙;根据碳酸钙质量计算反应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量. 【解析】 设参加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5g 44:100=x:5g x=2.2g 答: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为2.2g.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瓶,分别是固体和液体,小青分别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验证猜想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我认为此气体可能是______ ______ ______ 
产生此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若想制取该气体,发生装置将选取下图中的______(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选取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2)有同学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产生它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收集装置可采用如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
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
manfen5.com 满分网
实验操作
a.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c.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一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如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
请回答:
(1)进行操作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2)操作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
查看答案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蜡烛的有关化学性质,已进行了查资料(内容略)、部分实验设计和观察及假设了部分结论,假如你是该组的成员,请你根据下表完成整个探究报告(填写在表中).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一根细木条按下图所示放入火焰中,约2s后立即取出
manfen5.com 满分网
木条中间被烧痕迹最轻,越往两侧被烧痕迹越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B 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manfen5.com 满分网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C 假如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则蜡烛燃烧的产物中会有水,请根据假设写出验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______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manfen5.com 满分网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______
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明显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D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E的集气瓶中,金属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C:    ,F:   
(2)黑色粉末B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剂;
(3)写出金属D在C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