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①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中,接通直...

①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中,接通直流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②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填“I”或“II”或“III”).
I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II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III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③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manfen5.com 满分网
①根据实验操作,描述电解水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②根据气体体积判断管内气体,并利用气体性质,选择检验气体的方法; ③分析过程图所示的实验,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解析】 ①水通电生成无色气体氢气和氧气,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是正极产生的氧气体积的2倍,随气体的增加,管内水进入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的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且a管中的气体体积与b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②b管内气体体积小于a管,说明管内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II; ③实验过程为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并除去气体中少量的水,然后点燃气体,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遇温度较低烧杯,在杯底凝结成液态水; 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变蓝;导管d处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附着小水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I.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电池.
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和O2反应生成水,同时提供电能,溶液的pH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Ⅱ.某学校研究小组对废干电池筒内的黑色物质(可能含有C、MnO2、ZnCl2、NH4C1等)进行研究,实验过程如下:manfen5.com 满分网
(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操作④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H2O+O2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时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manfen5.com 满分网
根据以上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g+O2查看答案
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manfen5.com 满分网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______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______.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______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许多地方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
______
(5)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______(举一做法)
查看答案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填序号)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水龙头;B.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C.不间断放水刷牙.
查看答案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manfen5.com 满分网
(其中,表示钠manfen5.com 满分网原子,表示氯manfen5.com 满分网原子,表示氧manfen5.com 满分网原子)
请回答题:
(1)C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2)D物质的名称是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