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解析】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4NH3+5O2manfen5.com 满分网4X+6H2O反应中,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4
D.N2
查看答案
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N60分子中含有30个N2分子
C.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D.N60和N2混合后形成的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
“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焚烧大量秸杆
B.焚烧垃圾发电
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D.使用可降解塑料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进行了研究.
(1)根据如图中的实验现象判断,稀盐酸里的A、B、C、D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是(填字母)______manfen5.com 满分网
(2)为了确定Fe、Cu、H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同学用铁片、铜片、硝酸汞溶液和盐酸四种试剂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 )
A.Fe+HCl    Cu+HCl         Fe+Hg(NO32
B.Fe+HCl    Fe+Hg(NO32  Cu+Hg(NO32
C.Fe+HCl    Cu+HCl         Cu+Hg(NO32
D.Cu+HCl    Fe+Hg(NO32   Cu+Hg(NO32
(3)为了确定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①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______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小华同学联想到联想到教材上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相关实验的设计,准备了abcd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取干燥的花a和喷上水的花b分别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集气瓶中,发现花a不变色,花b成了______色;
干燥的花c喷水,花不变色,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______(填化学式);
在干燥的花d滴加几滴废液,花d变成了______色,说明废液里含有硫酸.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反思拓展]
①小明取一条铝片加入少量废液中,开始时,铝片表面没有却气泡出现,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出现.开始时,铝片表面没有气泡出现的原因是______
②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的物质成分,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拓展应用1]①若将废液中硫酸铜、硫酸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②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金属固体.
A: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烧杯外,还需______
B:固体中物质为______
[拓展应用2]为比较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速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已略去).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条,同时将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注入相应的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盐酸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后液体质量(选填“增大”、“减小”、“不变”)______
②实验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镁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比与稀醋酸(填“快”或“慢”)______
③实验中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时,量筒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高,不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______
A.反应放热;
B.试管中有氢气残留;
C.酸液进入试管,占据了一定体积.
manfen5.com 满分网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Cu+CO2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