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 (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1)请用四种不同的化学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根据物质的组成及构成进行分析,从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1)根据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分析. 【解析】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碳元素和氧元素; 分子的构成. (1)方法1: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若瓶中气体燃烧,则该气体是CO,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CO2. 方法2: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通过石灰水没有变化,所以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若无变化,则是CO. 方法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而二氧化碳不能,所以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到灼热的氧化铜中,若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则该气体是CO,若不变色,该气体是CO2. 方法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石蕊变红,则气体是CO2,若不变色,则是CO. 故答案为:方法1: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若瓶中气体燃烧,则该气体是CO,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CO2. 方法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若无变化,则是CO. 方法3: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到灼热的氧化铜中,若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则该气体是CO,若不变色,该气体是CO2. 方法4: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石蕊变红,则气体是CO2,若不变色,则是CO.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并生成二氧化碳,这样就除去了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
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中,某同学做了以下对比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Ⅰ)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Ⅱ)第二朵小花喷上水,(Ⅲ)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Ⅳ)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下列关于该组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通过实验可观察到:实验Ⅱ、Ⅲ中紫花没有变色,实验Ⅰ、Ⅳ中紫花变为红色
B.实验Ⅱ排除了水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可能性,实验Ⅲ排除了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可能性
C.实验Ⅰ是辅助实验,证明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D.该组实验既证明了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还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实验开始时,应该先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过程中,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结束后,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转化为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故不需要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的,与金刚石、石墨、C60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
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白磷和红磷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冰和干冰
D.氧气和液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