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来自海洋深处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 A.CH4 B.H2 C.CO D.CO...
来自海洋深处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
A.CH4
B.H2
C.CO
D.CO2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盐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
2CO
3固体25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 8.8gCO
2气体.
(l)计算原固体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和消耗盐酸的总质量.
(2)下表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上述配制的混合液中分三次逐滴加入(边加边振荡)盐酸后所记录的部分数据.经查阅资料知Na
2CO
3与HCl反应可以分两步进行:Na
2CO
3+HCl二NaCl+NaHCO
3(I);NaHCO
3+HCl=NaCl+H
2O+CO
2↑.
①请完成表格中未填的部分.
实验次数 | 每次产生的CO2的质量(g) |
第一次先逐滴加盐酸100g | ______ |
第二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 8.8 |
第三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 |
②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CO
2质量(纵坐标)与所加入盐酸质量(横坐标)的关系图.
查看答案
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______.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_____.
(5)如果用C
nH
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
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三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物质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1)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该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碳酸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如图连接装置(除B、C外)并加入所需药品.
②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
1).(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
③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④连接上B、C.
⑤打开分液漏斗F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D中后,关闭活塞.
⑥按动鼓气球,持续约1分钟.
⑦称量并记录B的质量(m
2).(称量时注意封闭B的两端及E右端的出口.)
⑧计算.
(1)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干燥管A的作用:______;
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
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步骤③中鼓气的目的是______
步骤⑥中鼓气的目的是______;
本实验能否同时省略③、⑥两个步骤?______,原因是______.
(2)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5g,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分液漏斗F中至少要盛放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______mL,若m
1为51.20g,m
2为53.1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