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
2CO
3固体25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 8.8gCO
2气体.
(l)计算原固体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和消耗盐酸的总质量.
(2)下表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上述配制的混合液中分三次逐滴加入(边加边振荡)盐酸后所记录的部分数据.经查阅资料知Na
2CO
3与HCl反应可以分两步进行:Na
2CO
3+HCl二NaCl+NaHCO
3(I);NaHCO
3+HCl=NaCl+H
2O+CO
2↑.
①请完成表格中未填的部分.
实验次数 | 每次产生的CO2的质量(g) |
第一次先逐滴加盐酸100g | ______ |
第二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 8.8 |
第三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 |
②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CO
2质量(纵坐标)与所加入盐酸质量(横坐标)的关系图.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5)如果用C
nH
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
欲在室温和1.01×10
5Pa条件下测定镁的相对分子质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2)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填小字母)______;
(3)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①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到室温时,测得量筒C中水的体积(若假设将测定的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下为VmL);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假定其质量为mg),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③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为______;
(4)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选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______;
(5)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选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______.
查看答案
李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李同学对此黑色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①Fe ②Fe
2O
3 ③Fe
3O
4 ④FeCl
3 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李同学的上述猜想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______和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李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你认为李同学的结论对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
已知Fe+CuSO
4═Cu+FeSO
4,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无色气体,且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回答问题:若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F是一种红色金属,则F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Fe+3CO
2
查看答案
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装置中,研究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图中的勒克斯是光照强度的单位)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1)从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该叶片在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呼吸吸速率的______倍;
(3)20℃、2万勒克斯光照时,叶片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______毫克.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