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常见的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和...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常见的气体.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图中标有①和③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③______
(2)小马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他选择了A装置,并使用了一小团棉花.你认为收集氧气最好选用装置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小陈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为他应该选择发生装置是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陈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帮助小陈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写一个)
(4)小赵也制取一种气体,她只好用D装置收集,你认为该气体为______
(1)依据仪器图示及其作用,辨识常用仪器,正确写出仪器名称; (2)根据收集装置的特点,对比收集方法的优劣;选择实验装置并进行正确的连接;默写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物质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结合图中发生装置的正确性,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分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不能出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没有复燃; (4)根据收集方法推断气体,收集气体是根据气体的性质而选择收集方法,所以收集方法也能反映出气体的性质,由气体的性质推测常见气体. 【解析】 (1)仪器①可用于固体加热的试管;仪器③用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故答:①试管③集气瓶; (2)氧气可用向上排气法D装置收集,也可以采取排水法E装置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所以为得到纯净的氧气最好采取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故答:E,2KMnO4═K2MnO4+MnO2+O2↑; (3)利用液体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固体不加热”型发生装置,装置B、C都属于此类发生装置,但由于装置B中长颈漏斗没伸入到容器底部,会使生成的气体从此逸出,所以只能选择C装置,且装置C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故选C;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却没有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因此可能是装置漏气或产生气体量不足等原因造成.此问具有开放性,答案合理皆可以. 故答:装置漏气没有收集到氧气(或反应物的量不够或收集的氧气不纯); (4)信息“只好用D装置收集”,D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这说明该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因此推断此气体为二氧化碳. 故选CO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B、C三种元素,A元素的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B元素的单质能在C元素的单质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元素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或符号:A    、B    、C    ;写出B、C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名称:    查看答案
碳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和化合物.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可用来裁玻璃的物质是    (填名称).
(2)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作“电刷”,制作“电刷”的物质是一种碳的单质,这种碳单质是    (填名称).该物质应该具备的性质是    (填序号).
①硬度大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3)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竹炭是将毛竹高温炭化而成的疏松多孔、表面积大的固体物质.放置在汽车、房间、衣橱内可以除潮汽、异味,说明竹炭具有    性.
(4)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这是由于   
(5)一氧化碳常用于冶金工业,写出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
现有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高锰酸钾、④干冰、⑤液氧、⑥天然气、⑦铁七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查看答案
软水、硬水、酒精都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它们的外观非常相似,其中:
(1)具有特殊气味的是   
(2)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含量的多少不同.家庭生活中可以用    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最常用的方法是   
(4)电解水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查看答案
(1)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的意义.
①3H2O         ②O3(臭氧)   
③Fe3+         ④manfen5.com 满分网   
(2)概念图对一些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整理,十分有用.某同学对物质组成和构成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归纳整理成如图所示.请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入图中的方框内.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