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Na
2O
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
2O
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
2O
2与CO
2、H
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①Na
2O
2和CO
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
2O
2和CO
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
2O
2和CO
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
2CO
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②写出Na
2O
2和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4)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
2
查看答案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K
2MnO
4+MnO
2+O
2↑
查看答案
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表示两端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若A、B为氧化物,D、E为单质,C为能供给呼吸的气体,D转化为E的反应有浅绿色液体生成.则:C的化学式为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可能是
(填一种即可,写化学式).

(2)如图所示,若A、B、C、D、E均为化合物,D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0:3:12,A、B、C中均含三种元素.则:D的化学式为
,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其它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每套装置限用一次,可以不用).

(1)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
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正确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是:
混合气体→______→g→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实验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
2
查看答案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B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P
2O
5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