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
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溶液(填“A”或“B””).
(2)t
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填写“>”、“<”或“=”,下同)
(3)将t
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
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
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克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60.2 | 65.6 |
(1)从表格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
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_.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若将溶液降温到2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
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A.X:单质;Y:纯净物;Z:混合物
B.X:悬浊液;Y:乳浊液;Z:溶液
C.X:氧化物;Y:酸碱盐;Z:化合物
D.X:饱和溶液;Y:不饱和溶液;Z:浓溶液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