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灯...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
B.煤气爆炸,汽油燃烧
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
D.食盐溶解,干冰升华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煤
C.氯酸钾
D.石灰水
查看答案
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6%的稀盐酸1000g,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3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查看答案
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
(2)烧杯甲里是
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
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
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
.
A.甲(状态2)>甲(状态1)B.乙(状态1)>甲(状态3)C.甲(状态1)=乙(状态2)D.乙(状态3)>丙(状态3)
图1 图2.
查看答案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
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
(2)在t
2℃时,将B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
或②
.
(3)如乙图所示,20℃,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的液体出现浑浊,X可能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
.
查看答案
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g | 25 | 50 | 95 |
溶解度/℃ | 0.17 | 0.95 | 6.8 |
某同学为了提纯某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室温时,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
.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
(3)将所得滤液
,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