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设计方案

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满分5 manfen5.com

②老师指出,应在M点前增加下列     装置(如图2),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论.

(2)实验过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K1、K2关闭;

②向装置中分别加入所需药品,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实验时,先打开  (填K1或K2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一段时间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

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3)实验分析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Ⅲ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否则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反应,其理由是                                                              

 

(1)查阅资料:①2Na2O2+2CO2═2Na2CO3+O2;设计方案:②C; (2)②CaCO3+2HCl═CaCl2+H2O+CO2↑;③K2; (3)①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②水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 (4)Ⅲ中固体含有未反应完全的Na2O2,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O2,不能确认Na2CO3的存在. 【解析】(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设计方案 ②盐酸和碳酸钙反应时可能会带出一部分氯化氢,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应该在M点前加上一个除去氯化氢的装置,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碳酸氢钠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可以在M点前添加C装置; (2)实验过程 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装置Ⅰ中所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知道,先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来判断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打开的止水夹为K2; (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当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时,不可能全部反应,所以应该除去二氧化碳,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 ②根据查阅资料部分可以知道,水也能够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判断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实验反思 盐酸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不能根据产生气体就判断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置Ⅰ中加入石灰石和过量稀盐酸,装置Ⅱ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打开a,关闭b,装置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关闭a,打开b,装置Ⅱ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利用装置Ⅱ完成模拟合成氨气(N2+3H2满分5 manfen5.com2NH3)过程中的气体混合实验.从装置Ⅱ右侧导管通入氮气,左侧导管通入氢气,则装置Ⅰ中加入的药品是              ,装置Ⅱ中加入浓硫酸,则装置Ⅱ的作用有:①          ;②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③通过观察                    来控制气体的体积比,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如图A~F所示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满分5 manfen5.com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装置的实验现象                                                    

(4)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字母),请选择其中一项说明改进措施                                           

 

查看答案

同学们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坐标图(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化合反应来制备B,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B的俗称为              (2)E的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其原因是                      (3)H、G均可与F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则G与F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F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                                          

(5)已知金属铝可与E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最轻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A~M九种物质中能与F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种.

 

查看答案

金属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满分5 manfen5.com

(1)如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3价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R是银白色金属,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Fe、R、Cu的试管中,只有Cu表面无现象;将 FeSO4溶液中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R、Cu的试管中,只有R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则金属H、Fe、R、Cu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关于溶液A中的溶质不合理的猜想及其理由是                                                  

猜想1:只有Zn(NO32

猜想2:Zn (NO32、AgNO3

猜想3:Zn (NO32、Cu(NO32猜想4:Zn (NO32、AgNO3、Cu(NO32

若“猜想1”成立,通过实验确定固体B的成分的

方案是                                                                              

                                                                           

 

查看答案

海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海水中溶剂  是     

(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一般可采用         方法.

(3)如图1是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应急净水器.利用该净水器将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4小时,收集到500g可饮用水,此时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满分5 manfen5.com

(4)利用氯化钠制备碳酸钠的同时可以得到氯化铵,下表为氯化铵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①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铵固体或改变温度,得到图2相应的溶液A~E.溶液D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E中析出晶体      g.

②将盛有溶液E的小烧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向大烧杯内加入NaOH固体,小烧杯内的固体溶解,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