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合理应用能源,保护环境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___。 (2)燃煤发电...

合理应用能源,保护环境

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___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

3)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

A.乙醇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石油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D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3)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解析】 (1)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填:石油; (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故填: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 (3)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氢气燃烧无碳的排放,其他物质燃烧均有碳的排放,故选D。 点睛: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燃烧等方面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食盐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

2)生活中常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水可以将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

4)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包装盒内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几分钟后,米饭便熟可食用,其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D.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1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0℃时,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10℃时,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给两支试管加热至30℃,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30℃时,将两支试管溶液制成饱和溶液,则它们的质量:甲>乙

 

查看答案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C

硬水软化

加热煮沸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对于下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 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通电 2H2↑+O2

D. 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更加合适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