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

学会分析,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物质是(  )

A. HCl    B. Ca(ClO)2    C. Cl2    D. ClO2

 

C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 化合物NaCl中Cl元素化合价=0-(+1)=-1; 化合物HClO中Cl元素化合价=0-(+1)-(-2)=+1; 化合物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0-(+1)-(-2)×3=+5; 化合物KClO4中Cl元素化合价=0-(+1)-(-2)×4=+7; 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为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依次升高,则物质X中Cl化合价为0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在所提供四种物质中只有Cl2为单质。 点睛: 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种氮的氧化物,氮和氧的质量比为7∶4,则此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2O4          B.N2O5           C.NO2            D.N2O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

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

 

查看答案

逻辑推理是化学常见的学习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 化合物含有不同元素,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

D.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查看答案

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

⑴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克.

⑵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用百分数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

已知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CaCO3+H2O+CO2=Ca(HCO32,由此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①NaHCO3+NaOH═Na2CO3+H2O

②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为Na2CO3

猜想2:溶质为Na2CO3和NaOH。

猜想3:溶质为NaHCO3和Na2CO3

猜想4: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以下同)

【实验方案】Ⅰ甲组同学为确定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组同学根据甲组同学的猜想,通过定量分析绘制出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象确定溶质成分.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