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Ca(ClO)2] 和氯化钙,即可用作漂白剂,又可...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Ca(ClO)2] 和氯化钙,即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 [Ca(ClO)2] ,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 CO2+ H2O=CaCO3↓+ 2HClO;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1)HClO在常温下分解,反应为2HClO=2HCl+ O2↑。某瓶HClO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在漂白粉中滴加盐酸,能加快漂白的速率。写出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想知道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

【猜    想】

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及仪器,盐酸、石灰水、品红溶液、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体产生,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

②在上述反应后试管中加少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实验后的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上述实验中100g混合溶液与m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m=______

(2)上述实验中100g混合溶液与m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__________

 

减小 Ca(ClO)2 + 2HCl = CaCl2 + 2HclO CaCl2 Ca(ClO)2 CaCO3 加入适量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把导管插入另一试管里的石灰水中 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200g 8.2% 【解析】(1)HClO在常温下分解,反应为2HClO=2HCl+ O2↑。反应中氢离子数不变,但溶液的质量减少,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2)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 + 2HCl = CaCl2 + 2HClO;(3).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Ca(ClO)2] 和氯化钙,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 CO2+ H2O=CaCO3↓+ 2HClO;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 Ca(ClO)2 CaCO3 (4). 加入适量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把导管插入另一试管里的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固体中有碳酸钙; (5). 固体中有次氯酸钙,与水生成次氯酸,有漂白作用,所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固体中有次氯酸钙。 (7).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设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106/x=44/4.4g x=10.6g 117/y=44/4.4g y=11.7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6g÷10.6%=100g; 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m,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n; CaCl2+Na2CO3= CaCO3↓+ 2NaCl 106 100 117 r 10g n 100/10g=106/r r=10.6g 100/10=117/n n=11.7g 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10.6g÷10.6%=100g; 所以m=100g+100g=200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2% 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红、小林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设计者

方案步骤

预估现象

预估结论

小红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小林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_______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一个方案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  小红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小红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

小林猜想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         

2AF组合制氧气,氧气收集完毕,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D组合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

反应制得H2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下图GH I组合收集H2S

①G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填)。

各装置的作用:H     I    

 

查看答案

p型透明导电化合物CuAlO2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在热电转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以下为从航空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CuAlO2的工艺流程。

 

【资料】

Ⅰ.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Cu(OH)2、Al(OH)3完全分解的温度分别为80℃和450℃;

Ⅱ.CuAlO2高温易分解、受热易氧化。银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AlO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过滤后所得滤液A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2)煮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B在煅烧时发生的其中一个反应方程式为4CuO + 2Al2O3 4CuAlO2+X↑,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 “煅烧”时温度须控制在1042—1085℃范围内且在氩气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周末同学们决定去郊游,小明提议“绿色”出行,如图是郊游用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_性。

小明带了一些新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_______(填营养素名称)。

旅游途中,贝贝发现路边农田里的作物出现了倒伏现象,大家建议应施_____肥。

(2)HOCC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化合物____可用作补钙剂的盐_______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可用作调味品的酸_______

 

查看答案

为了除去下表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u(CuO)

氧气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N2(O2)

铜粉

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D

KCl溶液(K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