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雾霾天气频繁出现。雾是空气中水蒸气凝结的微小水滴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形成的;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燃煤、车用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碳氢化合物以及建筑尘埃等大量混入空气形成的。同学们收集了少量空气净化器滤芯上的黑色物质,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A 碳氢化合物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黑色物质中是否含有炭粒和水?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探究,下图为探究过程中的部分装置。
(1)加热前先向 A 中通入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点燃酒精灯,充分反应 |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 黑色物质中含有炭粒和水 |
(2)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如图所示。若先连接 C 再连接 B,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_____。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得出黑色固体中含有炭粒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组内成员认为该结论不严谨,他的理由是_____。
(总结提升)雾霾成分复杂,还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请你对治理雾霾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_____。
同学们用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时,从 A、B、C、D、E 中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如果用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
(3)如图 G 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且密度比空气大。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 B 和D 的组成元素相同,D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B 和D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
(3)若 C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 C 为_____,B 转化为 C 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4)若 C 为不溶性固体,则 C 转化为 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阅读下列短文中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即“低碳”。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或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溶在水中的 CO2 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1)甲醇(CH4O)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2)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溶在水中的 CO2 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试写出该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将二氧化碳捕获,并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也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答一点即可)。
(5)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低碳”的?_____。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数量最大的副产品。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 不但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变废为宝。下图是以秸秆等为原料生产沼气的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将生物天然气加压储存的微观解释是_____。
(4)生产出的生物天然气除了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炊事取暖之外、还可用于发电。生物天然气发电是将_____能转化为电能。
(5)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的优点有_____(答一点即可)。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1)人们常把煤做成蜂窝状,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来浇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