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B(填“<”“>”或“=”)
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 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
(2)20 ℃时,将40 g NaCl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g。
(3)40 ℃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NH4Cl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硝酸钾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作出评价。______
(3)小明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______。
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请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B>C>A
B.当A中混有少量B、C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C.在t2℃时,A、B、C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小
D.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无B析出
某学生在实验室里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最终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是( )
A.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30 mL
B.将20 ℃的KNO3的不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 ℃
C.将20 ℃的KNO3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 ℃
D.将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