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 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 和+2 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 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 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因是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____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_________ 后,往试管中加入 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填“可以”或“不 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的铜,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 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写出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______。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选择的原因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______,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______。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明显影响(填“有”或“无”)。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 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 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C的用途之一为_______,写出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_______,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性质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_;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Ca(OH)2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澄清溶液_______,而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1)示意图中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图 B 的含义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物质C属于混合物的依据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从微观角度可以看出上图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的用途(如图1所示)中,利用了金刚石硬度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了石墨导电性的是______。
(2)炭雕(如图2所示)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 孔的结构,具有_______能力,所以,炭雕既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应为: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_______(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