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罐 B. 雕刻石像 C. 水车灌溉 D. 预报地震
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长相”类似的物质,如家庭制作食品用到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区分二者,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溶解度法(溶解度曲线见图)。
①小亮同学利用这种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设计了下面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 现象和结论 |
取两只试管,各倒入10g水,分别向两试管中逐步加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 至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其中,固体溶解量少的,所对应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另一种物质是 ______ |
②现有碳酸钠(2g)、碳酸氢钠(2g)和足量蒸馏水。请仿照上述①中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在室温条件下,调整变量、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区分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
实验步骤 | 现象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1)小李根据组成的元素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
(查阅资料)1.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
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______
(实验一)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_______。
(2)小李认为上诉过程中FeCl3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对H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3)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三)
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一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______(填序号)的现象。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②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______(用m2和m3表示)。
某同学在进行“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升高,有大量气泡逸出。经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氢气。该同学先从理论上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多种可能原因,再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他取了四根洁净的铝丝分别与不同试剂反应,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试剂 | 氯化铜溶液 | 热水 | 硫酸铜溶液 | 饱和氯化钠热溶液 |
溶液酸碱性 | 酸性 | 中性 | 酸性 | 中性 |
现象 | 气泡较多,反应剧烈 | 只有在开始时有少量气泡 | 气泡较多,但比氯化铜溶液少 | 气泡比热水稍多,但比硫酸铜溶液少 |
(1)请分析设置实验②③④各是为了验证何种猜想?
实验②_____;
实验③_____;
实验④_____。
(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生成氢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CO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_____,再加水_____,静置,若观察到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的操作是先将_____,用_____,慢慢竖起锥形瓶,使块状CaCO3固体滑落到锥形瓶底部。
(4)如图2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为了测定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2)此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上述稀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
(4)若将反应后的滤液蒸发104.4 g水,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若要生产含镁4.5%的铝合金960 t,需要上述金属镁样品的质量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