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 甲 | 乙 | 丙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 35.0 | 40.0 | 45.0 |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 2.5 | 2.9 | 2.9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某探究性活动中,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甲、乙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
(Ⅰ)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
(Ⅱ)甲同学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3)丙同学从实验(2)的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丙同学从实验(2)的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丙同学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 探究步骤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 |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 产生气泡 |
证明滤液中一定有NaCl | B.向实验A所得溶液中滴加 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探究结论)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 蒸馏水 | 碳酸氢钠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蓝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查阅资料)
pH值 | 7.5-9 | 10-11.9 | 12-14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_____色变为_____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
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填离子符号)。
(2)B中溶液的pH_______7(选填“>”、“<”或“=”),呈______性。
(3)F中现象是__________。
(4)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如果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KC1、NaC1、CaCl2,则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 实验二 |
(1)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在实验中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
(2)实验二是探究_______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________。
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16%的NaC1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的时间是________。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________。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产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100%)偏小的有_____(填序号)。
A 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B 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C 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