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P点表示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 g
C. t2 ℃时,乙的溶解度最大
D. 将t2 ℃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后的物质是纯净物
C.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1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 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Fe | Zn |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
B | NaCl | KNO3 |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
C | CO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D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A. A B. B C. C D. D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M |
反应前的质量/g | 20 | 5 | 3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值 | 30 | 3 | 8 |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D. 待测值为13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两个常见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可探究铁生锈与氧气、水有关
B.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植物油有关
C.乙实验可探究物质的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温度需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D.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