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相同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D.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固体硝酸铵,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A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燃烧生成CO和H2O,据此推测该物质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某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B | 验证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测定混合溶液的pH |
C | 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D | 稀释浓硫酸 | 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A.A B.B C.C D.D
下列各组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B.单质、化合物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A.隔绝氧气
B.气流带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