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诗词大会”近年来火遍全国,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
B.爆竹声中一岁除
C.诸葛亮草船借箭
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们取该黄铜样品粉末20.0g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98.0g,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17.8g。试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_____;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
我市铁矿资源十分丰富,有“铁迁安”之美誉。长城钢铁公司采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若每天生产生铁(含铁95%)800t,则该公司每天需要含Fe3O4 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
英才学校智慧小组的同学们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他们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
(1)一组同学取少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I错误。
(2)二组同学取少量的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他们的实验方法是____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_____。
对“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哪一个先熄灭?”这一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一起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小明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猜想Ⅱ:小光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结果都熄灭了。
(实验反思)(1)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是因为_____。
(2)本实验条件下,小明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高楼失火房间中逃离的正确方法是_____
我们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明设计以下实验验证。
(实验1)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纸,喷上稀醋酸,纸变红色。
(实验2)取一小块纸,滴上几滴水,纸不变色。
(实验3)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再用胶头滴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纸变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的结论是_____
(2)小明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经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老师认为她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是_____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