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I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A、B、C三种溶液中,B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
B.A、B、C三种溶液中,只有B溶液是饱和溶液
C.分别将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降温到tl℃,B析出晶体最多
D.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t2℃时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0g水,甲析出晶体最多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空气中燃烧
B.Cu-Zn合金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中加入稀盐酸
D.在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
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 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 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 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C.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正确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①和⑦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C.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D.探究甲烷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