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甲组 | 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 不相等。 导致甲组方案反 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
乙组 |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指针_____________。(“向右偏转”、 “向左偏转”或“不发生偏转”) | 相等 | |
丙组 | _____________, 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 相等 |
[反思评价]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中进行。
[得出结论]甲组同学对装置进行改进后再次探究,亦能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经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的反应仪器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
某兴趣小组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二氧化碳,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为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原子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
(2)由氯元素和镁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水乃万物之本源,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在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自来水常用氯气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所示是水在一些化学实验中的用途,其中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是否有气体排出
B.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C. 该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水只起隔绝氧气的作用。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个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