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绿色化学” 是未来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采用深度填埋的方式处理工业垃圾
B.采用新技术加高化工厂烟囱,将废气直接排入到高空中
C.禁止化工厂进行化工产品的生产
D.采用新型的清洁能源代替污染性能源
我们将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糖熔化 B.粮食酿酒 C.电灯发亮 D.锅炉爆炸
某实长小组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1g二氧化锰混合,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质量(g) | 3.20 | 2.88 | 2.49 | 2.49 |
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g。
(2)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总质量是多少?_____
“蜡烛一吹就灭”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灭火原理,针对蜡烛熄灭原因展开了探究。
(探究一)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_____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扇子扇灭,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她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_____,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探究二)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石蜡蒸气,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向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错论)蜡烛吹就灭的原因是_____
(实验分析、讨论)
(1)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2)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____法。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水资源。
(1)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若_____多说明是硬水。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②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③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④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3)日本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含镍氧化物半导体粉末,将少量这种粉末放入水中,用波长为0.02纳米的可见光照射,能够不断地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